为持续优化计算机学科结构,开创学院发展新局面。4月20日9:30,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于博学楼106报告厅开展新E代数字智能信息技术产业学院“请进来”活动之第三届“数智未来”计算机学科前沿学术论坛。本次论坛邀请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自力教授、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教授雷晏、重庆邮电大学教授陶洋、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刘革平以及中科曙光技术总监严贵宾进行学术讲座,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副校长余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熊忠阳、副院长符欲梅、院长助理高瑜、学院全体教师及学生参加本次论坛。副院长符欲梅主持本次论坛。
(主持人符欲梅)
(活动现场)
会议伊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副院长符欲梅介绍到场嘉宾。随后,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副校长余林围绕“人工智能的三种力”发表致辞。副校长余林指出,人工智能的第一力即随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设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第二力即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人工智能是推动社会持续性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第三力即人工智能、智能与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一级学科,人工智能和多学科融合是学校科研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副校长余林致辞)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自力教授围绕“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思考”这一主题分享报告。张自力教授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到“玻璃房子”以及美国对我国实现的封锁三个方面展开,指明过去我国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在引进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做应用,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计算机本科教育也应有所改变,大学本科教育要着力培养芯片设计、基础软件设计开发、工具链软件设计开发等领域的人才,从而为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提供人才,同时,大学的师资队伍也要围绕内循环的需求向计算机技术的底层发展,不能满足于教学生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
(张自力教授作报告)
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教授雷晏围绕“价值塑造引领、开放融合驱动、典型领域赋能—造就特色化软件创新人才”这一主题分享报告。雷晏教授指出,现目前的人才培养中存在3个关键问题:培养模式缺乏有效的价值塑造、培养过程缺乏广泛的开放融合以及专业实践缺乏持续的领域聚焦,以这3个关键问题作为目标牵引,为挖掘人才培养核心要素,从而提出了“价值塑造引领、开放融合驱动、典型领域赋能”的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打造一个科学的培养体系。同时,提出在学校和产业之间,应衔接学校育人和产业育人,构建贯通专业认知、理论学习、技术实践、创新应用和职业成长全链条的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雷晏教授作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陶洋围绕“融合通信与智能物联网—系统构建及应用”这一主题进行交流分享。陶洋教授先介绍了通信的现状及融合趋势,指出物联网及应用领域中存在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如传感数据混杂、多维度归一化数据集难以构建形成及上层应用扩展困难等,从而详细地介绍了智能物联网的架构以及它的构建过程。陶洋教授指出,未来互联网通过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技术再造后,互联网络的主要要素(计算、传输、存储等)能力会提升到符合人类文明程度一致的水平,进而能够建立面向决策的快速、精准灵活认知模式组件能力。
(陶洋教授作报告)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刘革平围绕“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这一主题交流分享。刘革平教授先分享了元宇宙名字的源来,说明它是一个虚实融合,从科幻想象到技术的一个融合世界。刘革平教授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元宇宙已从概念转向了实际应用,虚拟现实(VR)、增加现实(AR)等技术的发展,更为元宇宙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可能性。在未来,元宇宙的发展也将继续沿着虚拟与融合的方向继续前进,涉及社交、教育、娱乐和工作等多个领域,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刘革平教授作报告)
中科曙光技术总监严贵宾从先进计算及其发展、曙光5A级智算中心两个方面展开详细分享。严贵宾总监强调,在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中,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在算力缺口的扩大以及人工智能成为超级计算机的新型应用两者因素的影响下,“智能计算”将成为下一代超级计算机。而曙光5A级智能计算为数智打造了五种能力—开放创新、异构融合、绿色低碳、普惠发展、产业服务。同时,为更好地共同推进完善先进计算产业生态,曙光提供了免费算力试用以及免费课堂及实训平台。
(严贵宾总监作报告)
会议最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熊忠阳作总结。此次论坛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到了计算机学科前沿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提供了指导。同时,也希望教师能够了解领域的最新发展,将最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院长熊忠阳作总结)
通过学术报告和交流研讨,为与会的资深专家、青年教师和同学打造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为后续的深入交流和合作奠定重要基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未来将持续推出有关学术论坛,为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合影留念)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文/雷文静 图/张小兰、雷文静)
Copyright ©2005-2011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